目前,我国基础设施领域已经形成大量优质资产,但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量大,回报周期长,大量存量资产无法及时盘活。“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推动基础设施领域REITs健康发展。公募REITs有助于在基础设施领域盘活存量资产、创新投融资机制,有效拉动社会资本投资。
城投类企业主业涉及基础设施各个领域,在首批上市的9只公募REITs中,有2只产品的发行人(原始权益人)为城投公司(浙江交投下属高速公路子公司和广州交投)。城投类企业与基础设施公募REITs的底层资产天然契合,随着基础设施资产从增量时代步入存量时代,城投类企业可改变发展思路,借助公募REITs这一创新融资工具,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化解债务,实现“投、融、建、管、营”一体化良性循环,从而转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基础设施市场化专业运营主体。
基础设施公募REITs政策逐步完善、市场不断扩容
我国关于公募REITs的探索,始于2008年12月。国务院在《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开展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试点,拓宽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在公募REITs问世之前,国内不动产进行REITs运作有两个渠道,即境外REITs上市和境内发行类REITs。从2019年上半年开始,证监会等相关部委积极推进公募REITs发展进程,研究在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区等国家重点支持区域开展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公募REITs创新试点,关于在基础设施领域开展公募REITs的政策探讨也逐渐进入实质性阶段。
2020年4月,证监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试点通知》),明确了基础设施REITs试点的基本原则、试点项目要求和试点工作安排,要求聚焦重点区域、聚焦重点行业、聚焦优质项目、加强融资用途管理。其中,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国家级新区以及仓储物流、收费公路等交通设施分别作为重点区域及重点行业开展试点工作。《试点通知》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境内基础设施领域公募REITs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开启了我国公募REITs发展的新篇章。此后,基础设施公募REITs相关政策逐步完善,市场不断扩容。
2021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工作的通知》,将试点区域放开至全国范围。其中,资产范围扩大、完善首发和扩募规模要求等,促进了项目资产的扩容。2021年11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投资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有关事项的通知》,引导保险资金入市,提高了REITs二级市场的流动性。2022年1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税收政策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明确了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城投类企业应深化对基础设施公募REITs产品及市场的了解
目前,监管政策明确基础设施公募REITs采用“公募基金+基础设施资产支持证券(ABS)”方式,包括三层结构,第一层是公募基金,第二层是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抖客网,第三层是项目公司,即公募基金将募集的资金用于购买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的全部份额,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持有项目公司100%股权〔有的项目在设立过渡阶段会在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和项目公司中间设置一层特殊目的公司(SPV),但最后会通过反向吸收合并方式由下层项目公司将其吸收合并〕,并通过项目公司取得基础设施项目全部所有权或经营权利。
基础设施公募REITs采用封闭式运作方式,基金份额的发售包括战略配售、网下询价并定价、网下配售、公众投资者认购等,基础设施项目原始权益人或其同一控制下的关联方参与基金份额战略配售的比例合计不得低于基金份额发售总量的20%。基金完成资金募集后,应当按照约定将80%以上基金资产用于投资基础设施资产支持证券的全部份额。公募REITs实行强制分红,收益分配比例不低于合并后基金年度可供分配金额的90%。
此外,由于基础设施公募REITs的基本交易结构是在较为成熟的资产支持证券业务基础上架设一层基础设施公募基金,因此,在下层的资产支持证券结构中存在关联债资比(比例一般为2∶1),即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对于项目公司或SPV公司除了进行股权投资外,还会通过股东借款的方式进行债权投资。
城投类企业需关注公募REITs原始权益人和基础设施项目的准入条件。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REITs)规则适用指引第1号——审核关注事项(试行)》和《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尽职侦查工作指引(试行)》等相关文件要求,原始权益人(如城投类企业)的准入条件主要包括:依法设立并合法存续(项目公司的设立程序、工商注册登记等合法、真实);要享有基础设施项目完全所有权或者经营权利,资产权属不存在重大经济或法律纠纷,对基础设施项目的转让获得了合法有效的授权(需出资人或政府授权、批准);信用稳健,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具有持续经营能力(盈利和现金流持续、稳定);最近3年(未满3年的自成立之日起)不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记录,不存在因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被认定为失信被执行人、失信生产经营单位或者其他失信单位并被暂停或者限制进行融资的情形。
基础设施项目包括项目公司和基础设施资产,其中项目公司至少应满足以下条件:依法设立并合法存续(与原始权益人要求相同);财务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设立财务会计部门或具备财务人员团队、建立独立的会计核算体系,具备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等);合法持有基础设施项目相关资产(具备完整、合法的财产权属凭证并实际占有,特许经营权等权利的期限有效)。
基础设施资产至少应满足以下条件:权属清晰,资产范围明确,并依照规定完成了相应的权属登记;不存在抵押、质押等权利限制;资产已通过竣工验收,且各项报建手续齐全;项目运营时间不低于3年和现金流持续稳定且来源合理分散;近3年总体保持盈利或经营性净现金流为正。
此外,基础设施项目采用PPP(含特许经营)模式的,在满足上述条件基础上,还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且收入来源以使用者付费为主。
基础设施公募REITs要求原始权益人将所持有项目公司或SPV公司的股权转让给专项计划(部分项目会事先进行资产重组,如资产剥离、减资等)。对于城投类企业来说,在上述交易过程中将涉及转让限制和国有资产交易两个关键问题。
在转让限制方面,部分城投类企业由于缺失建设、运营环节的必要手续导致存在资产权属不清、范围不明确等问题;在土地使用权方面,存在转让限制或者无法形成持续、稳定的现金流等问题。此类问题需要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通过出具书面证明或批复方式予以协调解决。
在国有资产交易方面,根据《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关于企业国有资产交易流转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企业进行国有资产交易时需“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进行”,符合特定情形的,可以采取非公开协议转让方式。《办法》规定,同一国家出资企业及其各级控股企业或实际控制企业之间因实施内部重组整合进行产权转让的,经该国家出资企业审议决策,可以采取非公开协议转让方式。针对涉及政府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主导推动国有资产布局优化和调整,以及专业化重组等重大事项,《通知》增加了不同国家出资企业及其控股企业之间非公开协议转让的适用情况。从已发行上市的公募REITs案例来看,不少地区国资监管机构出具文件表示,由于公募REITs项目所涉国有资产按照相关监管制度要求,通过公开询价方式进行等价有偿的规范交易,因此无需另行履行(或豁免)国有资产交易程序。
原标题:【基于城投视角:基础设施公募REITs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内容摘要:目前,我国基础设施领域已经形成大量优质资产,但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量大,回报周期长,大量存量资产无法及时盘活。“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推动基础设施领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131864.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